js555888金沙(China)官方网站-Unified platform

JOC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ENGINEERING CO.,LTD.
js555888金沙(China)官方网站
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公司公告

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15-03-30
膜处理开创产业腾飞新局面

        近年来,中国膜产业的产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同期中国GDP的增长速度。2014年中国膜行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预期目标,预计“十三五”末中国膜产业产值将达3000亿元。可以说,中国的膜时代即将到来。 


        随着环保产业的利好政策频出,作为与民生相关的污水处理业的投资热情高涨,其中,膜技术作为污水处理行业的新技术,应用的范围正逐步发酵,市场空间也进一步将被打开。 


  “在我国,因为水的问题比较严峻,因而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应用发展得比较快,尤其在废水处理特别是水资源再利用方面有广阔的前景。”环境保护部华南环科所相关负责人说,膜法水处理市场前景光明,在现有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中,膜处理方法是相对成熟的技术。

 

  业内人士左志方表示,“十二五”时期,膜法污水处理市场年均容量将达到76亿元,如若开启饮用水市场,则将进一步扩大膜市场的成长空间。

 

  逾500亿市场在望 

  业内普遍预期,《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式出台后,意味着国内“治水”将开启新局面,这个“新”字首要体现在无论工业还是市政污水处理均要执行更高的排放标准,而要达到这一标准,无论是新建还是既有污水处理设施均需引入更符合标准要求的治污新工艺。 


  长期以来,活性污泥法一直占据国内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主流。即使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要求的日益提高,出现了缺氧-好氧法、氧化沟法和序批式活性污泥等一系列被较快推广应用的新技术,但据业内专家介绍,这些技术事实上仍属于活性污泥法的衍生技术,其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仅能达到国家一级B 以下标准。这显然已越来越无法适应不断提升的污水排放标准的节奏,因此,具有更优出水水质及稳定运行效果的膜法工艺开始逐渐被污水处理厂所引进。 


  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尤金德指出,以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为代表的膜处理工艺用膜过滤取代传统工艺中二次沉淀池或深度处理中的砂滤池,从而达到更优的出水水质。此外,膜法水处理工艺还摈弃传统工艺建污水处理厂项目占地面积大,处理污泥量大,所用设备运营维护成本高等劣势,在近年来与传统工艺的竞争中,已从零开始逐步取得近5%的市场份额。

 

  膜法工艺在污水处理领域的用武之地将会越来越广。据了解,在“水十条”所涵盖的“清洁城市”篇章中,“推广应用高性能膜处理技术”有望写进“城市水体治污技术路线”相关段落中,而这也预示着膜法工艺在污水处理市场的春天将全面开启。 


  业内人士介绍,在政策力推下,未来5年我国将累计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能力0.3亿立方米/日,累计改造升级0.9亿立方米/日,假设膜工艺在增量市场中应用占比平均达30%,则到2018年膜工艺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市场规模可达578亿元,占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20%左右。 


  尤金德表示,MBR膜在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市场占有率要想由当前的5%提升至5年之后的30%,尽管前景可期,但仍需要以低成本优势不断获得市场的认可度。他指出,从现状来看,膜工艺水处理技术的成本优势已经凸显。 


  四大不足待破局 

  尽管近年来国内膜产业高速发展,但是中国膜工业协会理事长陆晓宝认为,行业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有些低端膜产能过剩、行业内良莠不齐、竞争不规范、高端膜研究不够等。 


  对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宋显珠认为,中国膜工业同时存在四大不足。一是发展基础不夯实,主要体现在高端膜材料、膜产品和制膜设备过多依赖进口。在原材料方面,聚砜、聚偏氟乙烯、聚醚砜及食品级聚氯乙烯等制膜材料50%—70%依赖进口;在膜产品方面,反渗透膜、纳滤膜、气体分离膜、血液透析膜、特种分离膜大部分依靠进口;制膜设备程度低,生产能力和技术精度相对较低,国内大型制膜生产线设备多由国外进口。 



  二是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国内膜企业规模偏小,自主研发能力弱,虽然膜技术科研成果较多,但多数实用性不足,影响力也较低,与国外差距较大,核心技术和生产设备仍然受制于人,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创品牌、争市场。 


  三是融资渠道不畅。膜产业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然而在信贷方面,银行对中小膜技术企业的投资偏好较弱,其严格的审批制度也不利于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在直接融资方面,中小膜技术企业也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同时,社会资金参与投资的渠道不畅。

 

  四是产业环境有待改善。行业标准欠缺,企业和产品龙蛇混杂,部分产品产能过剩,形成恶性竞争,企业水平、产品品质、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第三方检测平台较少,检测平台仅有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产品质量评价缺乏依据,同时对外出口也难以获得认可。 



  鉴于行业存在的相关不足,膜行业在未来发展中将集中精力进行突破。

 

  宋显珠表示,要实现“十三五”中国膜工业产值翻番目标,行业需要采取一些列保障措施。 


  首先,鼓励支持技术创新。依托骨干企业,示范建设几家国家级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支持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开发模式,加强联合攻关,加大投入力度。 


  其次,优化企业规模结构。形成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支持骨干企业组建大公司或企业集团;支持和引导百家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形成良性合作。

 

  另外,制定完善膜行业标准。健全膜产业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膜产品和工程企业资质认定和特许经营权制度;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完善膜产业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协会和相关联盟的作用,开展企业信誉和产品质量管理;积极借鉴引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推动膜产品标准修制定。 


  同时,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利用中央财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综合采用财政投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融资优惠政策和人才政策等多种政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膜工业市场;探索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形式。 


  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继文指出,“我国膜工业处于蓬勃发展的大好环境中,行业发展蓝图已经绘就。膜协会将加强调查研究,加强协会诚信承诺,积极参与行业信用建设,健全行业自律规约,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建立一个平等有序的竞争格局。中国膜行业应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共同努力开创膜工业腾飞的新局面。”


转自:中国氯碱网发布